应届就业协议书,也称“三方协议”,是 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该协议通常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订,用以规范双方的法律关系,并确保毕业生的权益得到保障。
就业协议书的基本内容
基本信息:包括雇主和应届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权利与义务: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如毕业生的就业安排、用人单位的接收责任、学校的派遣职责等。
违约责任:规定若一方违反协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他条款:可能包括毕业生的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相关事宜的约定。
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流程
意向书:
雇主向应届生提供聘用意向书,双方初步达成一致。
正式协议:
意向书被接受后,双方正式签署就业协议书,劳动关系正式建立。
学校见证:
学校作为见证方,签署意见后,就业协议书具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
政府备案:
部分情况下,就业协议书需要提交给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备案。
就业协议书的重要性
法律保护: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就业保障:协议确保毕业生能够按照约定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拒收。
学校管理:学校依据就业协议书制定就业方案,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和户口迁移等事宜。
注意事项
唯一性:每位国家计划内统招的毕业生有且只有一份就业协议书,因此签约前需慎重考虑。
终止条件: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综上所述,应届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签署的重要法律文件,旨在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