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量要精少
布置作业时应重点考虑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巩固,避免盲目和随意布置,不把作业当作对“没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惩罚。
要有层次
作业应具有层次性,可以激励中上学生完成课外的一个和两个提高题,重在鼓励而非强求和强迫。
要有针对性
针对重点和难点的题目应布置,同时对于学生容易错误的题目也要布置,以便查缺补漏。
不重复,不做无用功
避免布置过多重复的题目和学生都会的题目,以免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要多样性
作业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天天都是书面作业,可以结合实践、操作题目等,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选择有质量的练习题
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先搜题、做题,认真考虑哪些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能力。
作业最好“多样”化
适当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上网查资料、实地调查等方面的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减少学生对做作业的厌烦。
作业应该有层次性、区分度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速度有差异,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碗水端平”。
各科老师要相互协调
在布置作业时要相互协调,不要只考虑增加本学科的作业量而不考虑其他科,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和想法,对于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对于未掌握的学生则应加强作业。
把握好课堂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通过精心备课和有效教学,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减少课后作业的负担。
作业要有侧重点
布置作业时要有侧重点,避免全布置,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关键知识点上。
求精不求量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讲究精而不是量,每次布置作业要选好应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点。
让学生懂得并养成科学的做作业流程、习惯
布置作业时,应让学生先整理笔记,复习今日所学,再规范地做作业,并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