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就业协议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就业保障
就业协议签订后,意味着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用人单位工作,避免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给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提供了保障。
权益维护
就业协议明确了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关键信息,防止用人单位在后续的劳动合同签订或实际工作中随意变更或侵犯毕业生的权益。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就业协议的约定提供相应的待遇,毕业生可以依据协议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
办理手续依据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档案转递等就业手续的重要依据。毕业生持就业协议和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然后再凭相关证明办理人事档案和户口的迁移,确保了毕业生能够顺利地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并在新的城市中稳定下来。
促进规范用工
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就工作事项达成的书面约定,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维护毕业生的权益和促进规范用工。
统计就业率
就业协议也是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进行就业率统计的部分工作内容,有助于统计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学校管理
就业协议是学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学校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派遣计划。
法律效力
就业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旦签订,意味着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就业意向,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协议自行终止。这一过程中,学校作为见证方,起着维护就业秩序、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以及证明学生毕业信息真实性的作用。
建议
认真阅读协议条款:在签订就业协议前,毕业生应仔细阅读协议中的每一条款,尤其是涉及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关键信息,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了解用人单位:在正式签署就业协议前,大学生应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所提供岗位的职责与要求有清晰的了解,避免在后续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保留相关证明文件:签订就业协议后,毕业生应妥善保管好相关证明文件,如就业协议、报到证等,以便在办理入职、落户等手续时能够顺利进行。